只看样品忽视批量差异:量产阶段的质量隐患剖析
2025年07月03日
样品OK不代表批量无忧,认清量产风险
在工作服采购过程中,评审人员往往基于样品进行质量判断。然而,样品常由经验丰富的工人精细制作、面料选择上乘,难以代表真实批量生产水平。如果缺乏批次抽检机制与生产过程质控节点,即使样品优秀,也可能导致后续批量出现缩水率过大、线头外露、色差不一等严重问题。
典型误区:样品被"包装"成高标准幻象
多个案例显示,某些中小供应商为赢得中标机会,刻意提高样品投入,甚至临时采购进口面料制作样衣,导致中标后无法维持相同品质生产,引发维权纠纷与合同解除风险。
建议机制:强化样品与批量一致性监管
引入“批前确认+批中抽检+批后复查”三段式质控机制,确保样品代表性。评审标准应包含样品与批量一致性系数,必要时附加第三方检验机构验证报告,提高中标供应商稳定履约的能力。
工作服采购不仅是产品交付,更是一场“信任交付”。构建严谨的批次质量验证系统,是防止前后落差、保障员工权益与客户满意度的基石。
如有任何问题,可以随时添加微信免费咨询,微信号:1465770699
下一篇: 炎夏工服:可持续创新与企业形象的协同
上一篇: 酷爽职装:智能温控与健康防护的突破
